国产亚洲精_丰满老熟好大的大bbb_男男激情做爰视频免费观看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解鎖卓越用戶體驗的四大密鑰:四維度的深度剖析

2024-5-31    資深UI設計者

一本新書的來龍去脈和主要特點

你好,我是《用戶體驗四維度》,一本關于用戶體驗的新書,今天正式上市了。

具體內容方面,我選擇了聚焦于“人”——主要探討了人與界面、人與內容、人與人和人與品牌的交互體驗——大部分話題既有宏觀上的綱領,也有微觀上的實現細節。這四類交互體驗,下文的提及會使用簡稱,所以先看下簡稱及對應的全稱。

HI X:Human Interface Experience,人與界面的交互體驗;

HC X:Human Content Experience,人與內容的交互體驗;

HH X:Human Human Experience,人與人的交互體驗;

HB X:Human Brand Experience,人與品牌的交互體驗。

 

 

下面把時間交給作者李瀟,由他來做一些分享。

 

你好,我是作者李瀟。我主要分享兩點,第一點是這本書的來龍去脈,第二點是這本書的主要特點。

 

 

01 《用戶體驗四維度》的緣起

 

2019 年 7 月 15 日,我在個人公眾號上發表了第一篇設計類文章《淺談 Keep 的 UI 設計》,轉到朋友圈后有很多人點贊,也有朋友說寫得不錯,轉到站酷后也有很多設計師留言稱贊。算是一個還行的開頭,這給了我信心。

 

之所以會寫公眾號,是因為當時我成立了一個個人的設計工作室,希望借公眾號的文章引來一些客流。之所以第一篇文章會寫 Keep,一方面是因為 Keep 比較知名,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比較喜歡 Keep,也是 Keep 比較忠實的用戶。

 

當時的計劃就是挑一些個人比較喜歡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來寫,每款產品至少寫兩篇文章,一篇寫 UI 設計,一篇寫交互設計,或許還可以就產品功能再寫一篇。因為我分別從事過產品經理和 UI 設計的工作,同時也兼任過交互設計的工作,有這些方面的經驗。

 

按照計劃,第二篇文章很自然地就是關于 Keep 的交互設計,不過名字是《淺談 Keep 的用戶體驗》。因為所寫內容已經超出了“交互設計”的范疇,而“用戶體驗”恰好是一個更合適的主題。這篇文章的反響依然還行。另外,有趣的是,根據使用感受,我發現 Keep 這個擁有課程和社區的運動品牌,它的用戶體驗可以用四個維度來描述,它們分別是:人與界面、人與內容(課程)、人與人(社區)、人與品牌。沒錯,這就是本書最原始的雛形了。

 

再加上也有讀者朋友反饋說“用戶體驗的四維度”挺不錯,有啟發。于是第三篇文章就“拐彎”了——沒寫 Keep 的產品功能,也沒寫其他產品,而是把“用戶體驗的四維度”單獨寫成了一篇文章:《淺談用戶體驗的 4 個維度》。

 

某種程度上,第三篇文章的反響好過前兩篇,因為當時有 3 個業內比較知名的公眾號(分別是 MicroUX、應謀鬼計、UXPA,在此向他們致以謝意)轉載了這篇文章,且有一名立志成為產品經理的大學生根據這篇文章的觀點寫了一篇分析 QQ 和微信用戶體驗的文章:《從微信與 QQ 的交互比較中談用戶體驗》。另外,當時在跟一些朋友聊起我寫公眾號的近況時,有兩位設計師朋友都提了句“可以寫書/出書”。

 

不知說者是否有意,但是聽者有心,朋友的話更加堅定了我內心逐漸萌發的寫書的想法。第三篇文章之后,我就開始認真考慮寫書這件事了:首先,“用戶體驗的四維度”這個概念比較新,或許可以作為書的框架;其次,個人對用戶體驗非常感興趣,也就是對這個潛在的書的框架非常感興趣;第三,發在網上的文章,包括“用戶體驗的四維度”這個概念,反響都還行;第四,公眾號我是全職在寫,為了質量寫得很慢(平均兩周一篇 4000 多字的文章),時間成本已然很高,還不如再增加點時間成本來寫書。

 

所以,是不是真的可以把“用戶體驗的四維度”寫成一本書?

 

試試才知道。于是,在參考很多書的大綱以后,2019 年 8 月下旬,我就為“用戶體驗的四維度”列好了一個初步的大綱。

 

之后發在網上的所有文章,也就是從第四篇開始,就是按照這個大綱來寫的。也就是說,我是先把書稿寫成了網文,這種網文的更新一直持續到第 2 章 HI X(人與界面的交互體驗)的尾聲,隨后斷更。因為那時已和出版社簽好合同了,按照約定,書里的內容不再發到網上。對于那些曾在網上追過我文章的讀者朋友,在此我要說聲抱歉,請見諒。

 

順便說下書稿和網文的主要區別。歷經編輯的指導與建議、作者的反復修改、審校流程的打磨,與網文相比:

一,書稿的邏輯與結構更加嚴謹、合理,內容和語言也比網文精簡;

二,書稿更加體系化,相互之間(如 HI X 部分的根需求、功能架構和信息架構)盡可能做到了“環環相扣”,章節之間的起承轉合也更加連貫、自然;

三,書稿在內容層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優化,個別章節(第 1 章的四維度,第 2 章的根需求、功能架構等)則是進行了極大程度的修改和優化。

四,書稿在產品案例和生活案例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優。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一個簡單緣由,接下來分享下它的主要特點。

 

 

02 《用戶體驗四維度》的特點

 

這本書主要有四個特點,它們分別是:追求深度、追求卓越、展望未來、兼顧大小。當然,我也很期待你去發現這本書的其他特點,包括它的缺點。

 

 

1 追求深度
 
無論是宏觀上的大綱(用戶體驗四維度),還是微觀上的具體內容(根需求、功能架構、UI 設計、HH X 等),本書都著力于深挖本質。
 
先以根需求為例。在日常工作中,“需求”是一個高頻詞匯:大到上線一個大功能,小到改一下字體顏色,都被我們稱之為“需求”。面對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需求”,是不是有必要關注下根需求(本質需求)?因為根需求是一切需求的根本。如果根需求有問題,往往意味著用戶的根需求沒有完全得到滿足,那由此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大小需求都會有問題;如果根需求有問題,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類似產品,依然有機會,直到用戶的根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所以本書就以幾乎人人都會用的資訊產品為例,比較深入地探討了兩類用戶(生產型用戶和消費型用戶)的根需求。
 
再以 UI 設計為例。關于 UI 設計,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商業化設計”“增長設計”的概念,也就是說,UI 設計的肩膀上多了“增長”“商業化”這些擔子。這不禁使人擔心,未來會不會有新的擔子,繼續加在 UI 設計的肩膀上?另外,術業有專攻,職能亦有分工,這些擔子,UI 設計擔負得起嗎?我認為未必擔負得起。就像于動物的生命而言,心肝肺各有分工、各有貢獻,總不能讓心臟負責呼吸、肝臟負責跳動、肺負責造血。于心肝肺而言,做好分內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擔當與貢獻;于 UI 設計、交互設計、信息架構、產品功能等而言,情況亦然。那 UI 設計的分內事是什么?是它的本質,這便是本書關于 UI 設計的探討視角。
 
2 追求卓越
 
在本書中,有些話題有嘗試深挖本質,有些話題沒有。不管有沒有深挖本質,最終目的都是落腳于“如何做到更好”,也就是追求卓越。
 
以交互設計為例,在規劃它的大綱時,我嘗試過不同的切入點:大的設計原則(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尼爾森十大交互原則等)、小的交互細節(微交互)、設計哲學(3-4 個要點)、設計目的(人人喜愛)。仔細斟酌之后,我發現要想實現“人人喜愛”這個設計目的,“設計哲學”這個方法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設計哲學本身是足夠“海納百川”足夠“獨立成章”的,所以最終果斷摒棄了其他切入點,而只保留了“設計哲學”這個切入點。具體而言,這個設計哲學就是:周到,品質,驚喜,善意。想象一下,一個為人周到、能力(品質)卓越、時不時會給身邊人帶來驚喜、同時又很善良的人,自然會受到身邊人的喜愛。類似的交互設計,同樣會受到用戶的喜愛。
3 展望未來
 
內容“扎根生活”是本書的追求之一。但是當探討到目前面臨困境并存在諸多不足的話題時——比如 UGC 產品(HC X 部分)——本書則會更多地展望一下未來。
 
UGC 產品面臨什么困境,存在什么不足?
 
以文章類 UGC 產品為例: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比如教師和律師——都有自我充電(如看到本行業高品質的深度文章)的需求,這個需求基本上能在公眾號里得到滿足;但是,不管一篇深度文章的品質有多高,公眾號這個包含各類信息的平臺,都是像黑洞一樣將其“吞噬”和“湮沒”,而不是像書店、圖書館一樣將其“陳列”和“流傳”下去。再以極其熱門的短視頻類 UGC 產品為例:得益于簡單易用等諸多優勢,短視頻類 UGC 產品在“信息和知識的大眾普惠”(尤其是針對老年人)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短視頻類 UGC 產品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容易使人上癮、沉迷,比如上面的信息和知識一定程度上缺乏質量保障。
 
未來更好,或更受歡迎和尊重的 UGC 產品,會是什么樣子?
 
個人觀點,首先是簡單清晰的分類,也即 UGC 產品需要分成知識型 UGC 和信息型 UGC,前者以知識為主,后者會包含前者。實際上這個分類目前是存在的,比如站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CSDN 等社區就屬于知識型 UGC,公眾號、B 站、抖音等平臺則屬于信息型 UGC。
 
篇幅所限,這里僅說下信息型 UGC。以短視頻類的信息型 UGC 產品為例,雖然大熱,但也飽受爭議,甚至飽受詬病。什么樣的信息型 UGC,在廣受歡迎的同時還受人尊重,甚至受人喜愛?據個人觀察,有兩大類。一類是像公眾號這樣足夠多元的“真實世界”,另一類是像 B 站、Instagram 這樣在某些方面比較美好的“理想世界”。“真實世界”和“理想世界”,值得所有信息型 UGC 來學習。
關于信息型 UGC,怎么建立更多“真實世界”和“理想世界”?關于知識型 UGC,未來更好的產品會是什么樣子?這些問題,本書都嘗試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4 兼顧大小
 
用戶體驗的四個維度,交互設計的設計哲學,知識型 UGC 和信息型 UGC,都是比較宏觀的大話題。本書不光有這些大話題,還有與之對應的關乎“怎么實現”的小細節。
 
還以交互設計為例,周到的、高品質的、給人驚喜的、帶有善意的交互設計會受人喜愛,那交互設計如何做到周到、品質、驚喜和善意呢?自然而然地,本書就這四個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以“驚喜”為例,本書先是將交互設計的“驚喜”分為“小驚喜”和“大驚喜”,簡單給出了定義和示例,然后又就“如何做到驚喜”分別給出了針對短期(可以立馬實現,更適合“小驚喜”)和長期(需要長期積累,更適合“大驚喜”)的建議。
 
于 UI 設計、信息架構、功能架構、HH X 等話題而言,也是同樣的或類似的寫作手法。
分享完主要特點,接下來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下這本書適合哪些讀者,供你參考。
 
5 適宜人群
 
得益于以上幾個主要特點,再加上本書涉及的話題既有屬于基礎的根需求、功能架構、信息架構、交互設計、UI 設計,也有更進一步的 HC X(人與內容的交互體驗)、HH X(人與人的交互體驗)和 HB X(人與品牌的交互體驗),個人觀點:
 
本書既適合一線從業者(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UI 設計師等),也適合相關從業者(技術人員、運營人員、市場人員等);
既適合創業者(“根需求”“功能架構”以及“知識型 UGC”“信息型 UGC”等部分或許會使你發現更多新的機會),也適合學生。
 
希望你能在書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接下來把時間交給《用戶體驗四維度》。

 

undefined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m.paul-jarrel.com

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