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30 用心設計
藍藍設計( m.paul-jarrel.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有效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每一個扁平化界面設計,都是我們的心靈碰撞致力于最棒的 metro ui 設計
來源:http://www.uisdc.com/professionalism-of-designers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為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享,先說結論,我理解的職業設計師和設計愛好者、設計學科在讀博士、設計院校老師等角色最大的不同,在于設計素養的不同。設計院校老師擁有的是設計教育的素養(當然也有不少生意做得不錯的),設計愛好者擁有的是熱衷參與設計實踐的素養……
職業設計師應該擁有的是 – 輸出業務導向的設計方案的素養。這個素養包括對職業化設計的認知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職業化設計的認知首先要理解設計在商業環境(注意,不是社會環境)中的作用,用下圖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如果某個行業是一個蛋糕(行業的利潤總容量是有限且動態守衡的),那么在一個行業中你的公司和競爭對手公司是在一起瓜分蛋糕,設計作為商業手段的一部分,應該作用于讓你的公司獲得更多的分蛋糕的籌碼,直到真的分到更多的蛋糕。
簡單來說:設計師要幫助公司賺錢,或者間接賺錢。開公司不是做公益,沒錢賺就要倒閉。所以你每天的工作價值不是因為來公司做設計,而是做的設計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如果沒能創造價值(比如:設計產出沒能幫助產品成功,沒有獲得更多的銷售額,無法贏得用戶的口碑,只是在導師的帶領下做練習等),其實還不能稱為職業設計師,充其量是頂著設計師職位的一個學徒 – 公司在花錢培養你,期望你盡快產生價值。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要求,卻是職業設計師首先要遵守的游戲規則。
其次,設計師要學會適應公司的發展,彈性的調整自己在公司不同階段的工作模式:
能在設計的創新和實現上做到趨近平衡的,目前看只有蘋果,但這也不是設計師團隊單打獨斗的結果,企業是一個多角色,多組織的結合態,設計師需要在不同階段彈性的適應發展,才能體現自己的職業性。
大多數國內的企業還處在野蠻生長的狀態,這個時候需要大量的設計實現工作,幫助產品落地,搶占市場份額與用戶習慣,對設計創新的重視既趕不上,也來不及。職業設計師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重心是:盡快消化大量信息和粗糙需求,迅速輸出不犯錯又能滿足消費的方案,短平快解決溫飽問題。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用戶量級后,市場對于設計創新的期待增加,并開始抱怨同質化,這個時候需要創新的方案來進一步激活市場預期,但又不能過于超前,市場對創新的接受度是有潛在風險的。職業設計師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重心是:探索差異化的設計方案,盡量鎖定專利,抓住市場眼光,給品牌確立清晰的形象,解決小康問題。
隨著競爭更充分,行業中的技術能力和用戶期待趨于穩定,企業會進入一個漸進式創新與敏捷實現迭代的循環,這時行業平均品質水平會不斷提升,這個循環被不斷壓縮空間和時間,直到最后被擠壓到剩下幾家,能最佳平衡創新和實現的領軍企業為止。職業設計師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重心是:深入挖掘設計的可能性,在更多細節上洞察問題,做到比以前更好,同時不斷探索創新,尋找下一次新的設計機會點,解決中產問題。
而沒有進入這個正循環路徑的設計師,通常在過程中的選擇是跳槽,轉行,或者自己做Freelancer。
不過,這個模型是建立在”設計作為企業驅動力的關鍵一環“這個假設上的,還有很多企業并不依賴于這個模型。
橫軸為企業重視并投入設計資源的意愿,縱軸為企業進行設計投入的能力(包括資金,管理層意識,企業吸引力等)
1. 強銷售型企業,先天敏感的接觸一線市場和用戶,一手案例與用戶數據很多,有前端品牌影響力,而且很多成熟的市場與品牌研究方式,與體驗設計層的用戶研究方式異曲同工。但正式因為他們對于市場判斷的自信,導致在設計層面多數以外包顧問為主,缺少自己的積累。我相信隨著互聯網深入結合到越來越多的傳統的銷售驅動企業中,這些企業勢必需要更多具備設計思維的人才與專業團隊;
2. 強競爭和強變化型企業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幾乎就代表了一波互聯網企業的特性,你會發現這樣的企業中,設計人才永遠是最吃香,又最缺乏的,每年招聘季和跳槽季都是這類公司秀下限的時候,實在是因為剛需啊;
3. 資源壟斷和服務壟斷的企業顯然不需要設計的深入參與,但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的逐步放開,競爭逐漸充分起來,賣方市場的格局一定會被打破。但我們也要注意,實質壟斷和形式壟斷的差別,設計作為一項競爭力仍然是有價值空間的;
4. 作為強發展型的fast company,設計作為他們確實需要的能力,優先級還是無法作為第一梯隊來考慮,但是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成為這種公司的合伙人或者高管了,事情正在起變化,不夠敏銳的人只會問:”這是為什么?“,聰明的你自然笑而不語。
了解完職業設計師面對的現狀,這節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培養好的工作習慣。
職業設計師和設計師職業這兩件事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指業務導向的身份屬性,后者是對專業導向的職位描述。
一個人擁有了普適的設計能力,并且愿意把這種能力轉化為設計輸出,那么他就可以從事設計師這個職業。無論你最終的輸出是建筑、汽車、服裝還是手機界面。通常我們區別設計師的專業能力高低,主要是在衡量他的專業深度和專業廣度。
1. 信息設計作為專業能力的基礎是毋庸置疑的,無論你設計的產品和服務是什么,本質上是傳達一種經過設計編排的信息。信息設計的過程,一般來說是對信息進行架構,分析,組織的過程,這個設計能力在字體、平面、網頁、APP、公共空間等領域都不可或缺,過去曾有一段時期,我們甚至給這項能力特別突出的設計師賦予一個稱號,叫做“信息架構師”。今時今日看來,它應該成為每個崗位的設計師的一種基礎能力。
2. 用戶研究基于UCD的設計方法,成為今天很多設計師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它不是一個新概念,它成長于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和市場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只是將視角聚焦在了用戶端。但這并不說明,用戶研究是設計師唯一需要關注的研究工作,多維度的研究方法靈活使用,能更好的讓設計師了解自己作品的實現可能性,商業可行性,并及時發現設計上的合理性問題。
3. 視覺設計是一個綜合,復雜的設計領域,也是大多數用戶認為的設計師能力的直接體現,畢竟看得到的視覺品質是很容易感知的。正是因為它的專業度較高,需要訓練的時間較長,很多對視覺表達不敏感的設計師都把它當作難以跨越的專業門檻。事實是,大部分基礎美學知識,色彩理論與運用,造型的能力可以通過正確的練習獲得。無論你是做文案,交互設計或者是原型開發,能夠把握美的協調,使你的設計輸出符合視覺規律,一定會是你工作中的一部分。
4. 交互設計偏重于人、媒介、對象、空間、時間、情緒的綜合互動關系。當信息化和社交化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溝通背景,互動關系的豐富性,信息交換的多樣性,都給交互設計領域提出了非常復雜的問題,因此,我并不認為一個建筑設計師不需要交互設計的能力,當你考慮人與住宅的關系,在建筑中和他人的互動,家庭的氣氛營造,私密與開放的平衡,其實你就是在做交互設計。
5. 原型制作在小范圍看是我們還原設計想法的一個可視化模型,隨著設計輸出和溝通的復雜程度提高,原型的類別也在不斷變化,它包括但不限于:紙面原型、紙板模具、演示視頻、可運行的APP DEMO、富媒體的WEB頁面、甚至3D打印結合簡單開發板的模型。這對設計師的制作技能提出了新的專業要求,原型制作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產品設計過程精益化的程度。
6. 寫作能力作為思維表達的基礎,在部分設計師中是缺失的,我們很容易發現產品和服務中的上下文關系錯位,用詞不當,故事缺乏邏輯,文案和用戶場景的匹配混亂。設計師不但要練習自己的寫作能力,還應該開放的面對用戶群進行寫作訓練。
7. 溝通能力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對于設計師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清晰的向用戶表達你的設計想法,也要敏感的傾聽用戶感受。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傾聽的設計師,往往也無法克制自己的設計,很容易讓設計變得復雜。
8. 設計提案能力本質上是一種設計銷售的能力,規劃自己的設計邏輯符合需求,而不是包裝一個設計童話。經常可見的設計童話是這樣的:“這個設計采用了XXX色彩,自然而活潑,使用戶感受到品牌的精致,使整個畫面飽滿大氣。” — 一個堆砌了形容詞的設計提案很難讓人感受到它的實用價值,也容易讓設計變得不誠實。
9. 編輯能力要求設計師快速的進行資料收集和篩選,在面對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時顯得特別重要。合理的從諸多信息中抽取關鍵信息,形成自己的創意線索,是每個設計師時常都做的思維訓練。
經過院校學習和企業工作,大部分設計師在這幾個方面都會得到充分的鍛煉。作為企業方,在招聘設計師時,還希望設計師能關注下面的事情:
1. 企業需要把一個產品或服務投入市場盈利,首先需要一個可以復制的,有效的開發方法,比如從瀑布模型到敏捷開發,再到精益開發模式,企業采用的開發方式決定了設計工作的參與方式。選擇企業時,首先需要了解企業采用哪種開發方式,你自己是否具備了相應的技能可以參與其中。
2. 文檔交付不僅僅指你做好設計稿輸出給需求方,還包括與你協同的其他設計師的文檔共享,以及你會使用到的會議記錄、工作郵件、設計規范文檔等。這個行業中寫不好一封工作郵件的設計師大有人在,在企業中提升自己的專業口碑,應該試試從一封工作郵件做起。
3. 數據分析廣義上看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作為設計師你起碼應該了解指標轉化率,跳出率,DAU,ARPU值等基本數據,你的設計是否能影響這些數據,數據的監測、統計、分析工作究竟是怎么反饋給產品團隊進行迭代參考的。定期接聽客服電話,參與用戶群的討論,到市場銷售的第一線從事一段時間工作,都是不錯的設計師獲取數據的方式。(微信公眾號:UXThings,版權所有)
4. 投資回報是公司財務指標的一個模塊,一線設計師可能不需要了解很深入。但帶著投資回報率的思維進行自己的工作是有益無害的,嘗試計算一下自己的實際時薪,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的平均時薪,看看你的工作在公司中究竟是增值還是貶值,不但對你提升工作效能有幫助,你哪天想跳槽了,也不會談判談得很業余。
5. 充分了解社交媒體,掌握當下社會的熱點和信息趨勢。一個不關注社會,不了解社會各階層生活現狀的設計師,很難在復雜的設計需求下,準確判斷你的設計是否真的“過時”了。如果你堅持“陳奕迅”才是正確的設計品質,而忽視“鳳凰傳奇”的成功,可能你的設計決策最后未必會成功。
6. 面對市場需求,設計師應該密切關注營銷的風向與方法,學會自己判斷設計能不能賣。好的設計過程,天然已經考慮到營銷的需求和做法,在產品運營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成功都來源于設計和營銷活動的絕佳配合。
7. 設計師是否要懂得編碼?我的建議是設計師能夠理解技術來源于哪里,能幫助我們做什么就行了,我們不是需要一個懂設計的入門程序員去幫助公司做技術實現,而是希望在與技術工程師配合時提升溝通效率,保證設計的品質被更好還原。
8. 每個行業有自己的游戲規則,了解游戲規則的運作,能預防我們的設計不著邊際。行業中的領軍企業、知名專家、行業交流方式、上下游合作伙伴、利潤流動的路線你起碼應該是知道的,你的設計方案應該保持對這些環節的尊重。你設計的產品和服務,除了用戶評價,還包括同行評價,這點千萬不要忘記。
9. 懂得商業世界的契約精神非常關鍵,即使商業誠信依舊是一個難題。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設計最終能有什么價值,不妨問問自己,用戶在接觸到你的設計時,是否能提高一次交易的效率?交易的范圍不僅是現金買賣這么簡單。用戶贊了你的品牌、幫助你轉發一條微信,參與你的電視節目互動,都是在和你完成一次交易。
基于以上對專業能力的描述,我個人給職業設計師工作習慣的建議是:
獨立思考,確保思維的獨特性;
對職責內的工作保持專注,足夠敬業;
要聰明的學習,要學會下笨功夫;
學會用雙贏的思維去驅動設計;
邏輯清晰,保持思想開放;
持續訓練對細節的敏感;
做能影響他人的設計,而不是只讓自己爽;
避免情緒化,只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案。
考慮到以上建議都是比較抽象的,后續的文章會從實際工作情況出發,總結具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