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31 資深UI設計者
1. 品牌加載
公眾喜歡有趣,可塑的動畫。Airbnb 和 Netfilx 將品牌 logo 動畫應用到了啟動頁和加載頁面。結合品牌特點、風格和符號,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從而提升視覺的一致性,創造富有特有性格的產品界面。
△ Netflix & Airbnb
2. 圖標動畫
微交互是建立在移動端上微妙視覺效果的小動畫,而圖標動畫是微交互其中的一種。它的目的是吸引用戶,讓用戶感覺順暢、愉悅。
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圖標動畫是 Facebook 的新消息提醒界面,這些由產品所包含的一個個小細節,創造出了新穎而有趣的設計。
△ Facebook Website
在 UI 界面中,最常見的分隔方式是用細線對模塊進行劃分,但隨著設計重心趨向簡約,注重內容本身,傳統的分隔線方式就略顯多余。
根據格式塔親密原則,通過留白控制間距大小,可以清晰地劃分模塊層級,同時界面看起來也更加透氣、富有張力。可以看到 QQ、飛聊、Gmail、Messenger 等應用都采用了留白分隔。
△ Gmail & Messenger
1. 品牌形象插畫
一個好的插畫作品可以為產品帶來極佳的辨識度。Snapchat 的頁面用了很多情感化設計和品牌形象,包括開啟通知引導動畫、查找好友 landing page、下拉刷新頁、照片回憶等等。
從品牌的個性化設計,尋找一種基于插畫的設計語言,把產品塑造成一個高辨識度的 ID。
△ Snapchat
2. 3D插畫
隨著軟件技術的提升,3D 插畫在這幾年中大受歡迎,很多應用都使用 3D 渲染產品,如:星巴克、Keep、毒App 等等,因為它真實立體,有著更高的轉化率。
△ Starbucks by Wojciech
△ Keep & 毒
圓角代表友好、親和力,而卡片模塊化的布局更為清晰、有效、整潔。
在上周的微信改版《微信 7.0.5 發布:9個細節提升體驗》的文章中,我講到了訂閱號的推送文章去掉了標題欄的背景,卡片變得更加簡潔。另外,公眾號詳情頁由原先的列表式,改成了圓角卡片式,彈窗也由直角改成圓角。
△ Broadcasting & 微信
長期以來,圖像在視覺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視頻能夠更直觀的吸引用戶,傳達主要的思想。
在移動端中,視頻主要用于登錄頁背景,一般可以是幾秒鐘的循環剪輯視頻,它可以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受。
△ Lyft & Nike
Toast 是一種輕量級的提示,作為用戶操作后的反饋。UI 形態上從居中浮層,慢慢趨向于底部通欄樣式。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不會擋住當前界面的內容。
舉一個反例,iOS 的調整音量提示,大范圍的遮住了界面,特別是對正在玩游戲的用戶非常不友好,直到 iOS 13 這個設計才被修改。
△ Google Earth & Spotify
隨著扁平化設計和 Material Design 進一步占據主流趨勢,簡約的界面,明亮,大膽的色彩一直都處于增長趨勢。色彩平鋪已經成為清新、酷炫、數字時代的代名詞。
△ Snapchat & Spotify
重內容、輕 UI,把注意力引導在重要內容和功能上。像 Facebook、Instagram 這種以圖片社交為主的 App 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文字都是黑白灰,將彩色交給圖片去傳達,讓用戶關注內容即可。
△ Facebook for Android
增強現實的技術,已經出現在很多 Web、App 等領域中。許多平臺開發者也將增強現實技術納入其開發工具里面,可預期到這種類型的 App 將會越來越多。
1. 地圖導視界面
地圖+AR,讓你不再盯著二維平面上那個藍色的點,而是現實世界中的箭頭告訴你在哪個路口轉向。
△ Google Map
2. 表情貼紙
Instagram、Snapchat、Messenger 等平臺可用 AR 濾鏡來創作,表情貼紙可以幫助用戶更直白有效地自我表達、獲取注意力。
△ Spark AR
隨著 5G、車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發展,車載界面也越來越受重視了。
在今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針對車載系統 Android Auto,推出了新的設計語言,它有著更好的可拓展性。在 UI 上,完全重新設計了導航欄,能夠更輕松地訪問應用、通知,和你的 Google 智能助理,最大限度的幫助駕駛者減少分心,將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
△ Android Auto UI
此外,還開發了新的系統小部件,在使用地圖進行導航時,仍然可以一鍵控制音樂應用,或者正在進行的電話,同時在屏幕上保持地圖的完整視圖。
UI 設計的趨勢除了側重內容和情感之外,還會根據不同設備載體、新的技術(3D、AR)而變化。但歸根結底還是以人為本,借用 Adobe 設計副總裁 Jamie Myrold 的一句話:如今設計師要思考的,絕不僅僅是設計一款 App、網站或設計工具。我們要思考的是人類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打造真正人性化,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