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9 ui設計分享達人
這 80 個問答將分為 7 篇,每天更新一篇:
資料主要來源于:
問: 微信的頁面設計很少改,那微信的設計師們每天在做什么呢?很閑嗎?
陸樹燊答: 張小龍評審微信的功能有一個習慣:不看原型圖,不看設計稿,也不看 Demo,要體驗前后臺代碼開發好后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個功能在給到用戶之前有過 N 個方案,則微信設計師已經設計了 N 個方案,前后端開發人員已經開發過 N 個版本的代碼。給張小龍體驗,然后 100 個需求能砍掉 70 個。其中 30 個再優化 N 次,才真正發布給用戶使用。
問: 對做微信的設計師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嗎?
張小龍答: 在廣研(微信事業群前身)里面我們禁止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特別是 UI 設計師。因為大家知道,一旦你用了競爭對手的產品,你一定會受它的影響。你會覺得“哦,那樣做是最好的”,你會擺脫不了它的影子。之前我們也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UI 設計師一旦用了競爭對手的產品以后,設計里面就會不自覺地帶有對方的影子。所以后來我們干脆規定不允許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這個問題對我們公司來說其實蠻嚴重的,有很多時候可能我們覺得只是借鑒一下,但是一旦借鑒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禁止使用。希望大家所在的團隊也可以嘗試使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不會讓大家損失任何東西。
但我們要了解競爭對手怎么辦?我們可以讓產品經理去體驗競品,讓產品經理總結哪些體驗是挺好的,UI 設計師知道這些體驗是很好的,但是 UI 設計師要自己想辦法去實現好的體驗,而不是被對手所牽制和影響。
問: 對于微信來說,最關注的體驗是什么?
張小龍答: 操作的響應速度永遠是第一體驗。我們在做郵箱時思考:對于一個好產品來說,可能需要滿足幾個要求,比如“切入要準”“功能設計得要好”。但我們把速度這項單獨列出來,就是“速度一定要快”,這個速度是指系統響應的速度。
我們回顧 QQ 郵箱能做起來,有兩點是最重要的:第一是簡單;第二是速度快。簡單和速度快,合起來是「簡捷」,簡單快捷?!负唵魏汀翱旖荨笔怯脩趔w驗里面 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在微信 4.0 的時候,點擊進入一個會話群的響應速度是挺慢的,我們做了很多的改進來保證進入速度得到提高。而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時間線的流暢度也非常重要,我們的開發在這里做了很多次的重構才保證了流暢的體驗感,保證我們速度能超越所有有時間線的產品。雖然為了提升這里的速度,開發的代價很大,但是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問: 微信 UI 設計最看重哪方面?
張小龍答:UI 里面最重要的是條理清晰。有時我們會誤認為 UI 就是怎么把用戶界面表現得更絢麗一些,但是所有的視覺表現都不如條理清晰重要。
舉個例子。微信的語音輸入條經過了很多進化,現在用的是最下面的式樣。
最下面的式樣具有美感,字體也很清晰,「加好友」按鈕在右邊也很順手。這都是經過了很多變遷的。前兩個設計,在語音和文字切換的時候,還需要通過菜單來完成。后來一個 UI 設計師朋友提出意見,覺得這個地方使用不方便,每次切換都要用菜單多點一下。但是語音文字的切換是最常用的,應該放在左邊固定。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就在下一個版本里面修改了。
所以 UI 做得絢麗并不是最重要的。微信里面用的東西都很樸實,你不會看到花花綠綠的東西,能用系統控件的就用系統控件,而且盡可能保持一致的式樣,包括一種字體、一種控件、一種背景,所有的東西最好只使用一種,不要增加兩種或者更多種。
我們也一直鼓勵每個界面只有一個主題。學習過攝影的同事都知道,一張照片里面只有一個主題。所以我們不會做兩分式的設計,并且每個界面都會突出這個主題,把別的主題都虛化掉,或者把它放到一邊去。每個對話框都有一個明顯的默認按鈕。比如每個對話框右上角都有一個完成按鈕,并且是藍色的。我們還用了文字來規定必須這樣做。因為我們要讓用戶進到一個對話框后立即可以找到哪里可以完成,所以按鈕一定要很顯眼。
這是一個反面例子:
這個界面右上角有一個按鈕,底下有兩個按鈕,會讓人覺得很迷惑。很多用戶跟我們說,以前他是壓縮發圖,但是現在有兩個按鈕,他就會點原圖發送了。然后就忘記去點完成了,造成了一定的迷惑。這是一個不好的例子,是我們需要優化的地方。
問: 為什么微信的主題色是綠色?
張小龍答: 最初版的微信主色調是藍色,后來換成了綠色。其實我們現在有點后悔用綠色,因為在很多安卓手機上,綠色的偏色很嚴重,看起來就是黃綠黃綠的。
剛開始是藍色的,因為第一個版本是比較匆忙的,當時用的是系統的顏色。后來我們有一個版本就覺得應該調整一下顏色,就換成了綠色了。然而,這個時候微信的產品形態已經基本定型了,用戶數也非常龐大,這時再去調整品牌顏色是不太可能了。其實我們現在很糾結,但現在改起來就對形象有影響了。
問: 為什么拼多多喜歡挖微信的產品經理?
答: 微信產品經理通過微信觀察到了全中國網民的使用習慣,拼多多挖走微信的產品經理,因此才能設計出更符合在微信環境內傳播的接地氣方案。
問: 為什么微信只有 4 個 Tab?能把朋友圈做成第 5 個 Tab 嗎?
張小龍答: 源起 Tony (騰訊前 CTO 張志東),他經常向微信團隊提一些需求要加東西,我說沒地方放了,他就說沒關系,你們只有 4 個 Tab,還可以加一個。我說不能這樣。過幾天 Tony 又有一個需求,我說沒地方放了,他又說,可以加一個 Tab。我想這樣的需求反復幾次,最后會沒完沒了。然后我就跟 Tony 定一個君子協議,兩年之內,微信只有 4 個 Tab,不允許再有第五個,因為 4 個最簡單了,一旦變成 5 個就變復雜了,不好了,對整個產品會有破壞性的打擊,然后 Tony 也認同了,最終變成一個協議就確定下來了。這樣就很好啊,我們在做朋友圈的時候,也沒有把它放成第五個 Tab。然后 Tony 說這個朋友圈的入口是不是太深了。我們說,已定過協議了,所以不能放出來,我們自己不能破壞這個協議。當然“朋友圈”能不能放在第五個 Tab 上,還有別的原因。它總是有好處有壞處的,至少我們現在能保證兩年之內只有 4 個 Tab,但一切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有一個非常大的誘惑,說不定還是會加第五個 Tab 的。
問: 微信里是怎么引導用戶設置頭像的?
張小龍答: 在我們最早的微信版本里面,用戶自己說的話是不帶自己頭像的,后面才把自己的頭像展現出來,當用戶看到自己的頭像沒有設置的時候,很快就會去設置頭像了。可見這樣的設計比經由別的環節去引導用戶設置頭像要自然很多。因為這是用戶自發的,而不是被“引導”的。
問: 為什么微信里很少出現新手引導 Tips?
張小龍答: 我們在討論其他產品的設計的時候,常常會想,怎么才能不打擾到用戶,特別是我們想把新功能體現給用戶的時候?,F在很常見的是用 Tips 去提示新功能,看似體貼,實則讓人煩躁,用戶會覺得為什么要把這些提示強加到我當前的操作里面,感覺被打擾了。
需要文字解釋的功能不是好體驗。做 UI 的同事盡量不需要通過文字的解釋就把這個功能做好,最好也不要用 Tips 這樣的東西。剛才微博的同事還跟我聊到,做微博的時候,有新功能了需要通過彈 Tips 來告訴用戶。我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說怕用戶不知道。但其實用戶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又不會損失什么。為什么所有東西都要用戶知道呢?所以產品里面最好能立一個規定,能不用就最好不要用。但是微信也還沒做到完全不用。因為微信還有一些地方沒處理到位,所以偶爾也會用到 Tips。但是自己要知道一點:每一次都是因為做得不好才用 Tips。
問: 為什么 QQ 的頭像是圓的?微信的頭像是方的?
QQ 設計師答:
微信設計師答: 因為照片本來是方的,方頭像更符合用戶習慣。
問: 微信的啟動畫面是一個小人站在地球還是月球?為什么是站在月球上看地球而不是在火星上看地球?
張小龍答: 其實第一個版本是在地球上看月球,但是后來就變成在月球上看地球,有了突破性的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并不重要。有些人甚至做了一些調研:用戶看到這個畫面到底有什么感覺?然后把調研結果分享給我,發現用戶各種感覺都有,很不一樣。然后問他,我們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回答:能讓用戶有不同的感覺就對了。如果思路太統一就變成烏合之眾和愚昧了。所以這樣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微信的 LOGO 放在那里閃啊閃的,那就沒意思了,沒有任何想象的空間了。這個畫面也讓我們看到人類的孤獨感(這個小人都離開地球了,感到孤獨了)。而孤獨是永恒的主題。
問: 為什么微信沒有“系統管理員”這種官方賬號?
張小龍答: 大概在兩三年(這里指 2009 年)以前,我突發奇想,為什么我們給 QQ 郵箱用戶的通知信都是“系統管理員”作為發信方,為什么不是我們自己的美女產品經理作為發信方,這不是顯得更加人性化一些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再也不用“系統管理員”這個賬號來給用戶發信了。用戶收到的每一封來自“系統管理員”的郵件,都被替換為一個真實的產品經理。如圖中案例所示,會看到真實的產品經理的落款,有她的頭像和名字。
問: 為什么微信 3.0 版本的啟動頁面上放出了邁克爾·杰克遜的圖,寫了一句話:“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張小龍答: 之前的微信版本被批評得挺多的,特別是被業界的評論家批評。所以我想了這個辦法回應一下。剛好在那段時間里,我在上班下班的路上,MJ 的音樂聽得很多。也覺得他的音樂跟我們的產品有某種關聯性,因此覺得非常需要去感謝一下 MJ。直到有一天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就做了這個設計。為了能做出這個效果,我還特地請同事們到他的車里去聽 MJ 的音樂,覺得這樣效果會好一點,讓他們能找到做這個頁面的感覺。通過這個設計我們向外界所有的評論家表達:如果你說我是錯的,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問: 為什么微信 4.2 的啟動畫面寫著「是時候放下手機,和朋友面對面了」?
張小龍答: 拿一個停留時長衡量一個 App,這個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 24 個小時?;ヂ摼W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比如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一定要高效。
用戶其實并不會按照你的內容多少來決定它的時間分配,但我覺得這是很合理的。 如果我們非要停留時間更長的話,我們當然有很多辦法來做到這一點。但是這只會讓用戶覺得不爽,因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事情延續到一個小時的話,只能代表效率降低。微信永遠都不會把用戶停留時長作為一個目標。
問: 微信 7.0 UI 改版那么多用戶不滿,為什么不改回去?
張小龍答: 其實任何一個大的改版都會帶來用戶的不滿,因為人習慣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覺得是最好的。我們沒辦法讓 10 億人來投票決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來。那怎么才能通過改變尋求設計的優化,讓它變得更好呢?這個決策必須遵循好的設計原則。
就像微信 7.0 版本的時候我們內部使用了很長時間,我自己一直在兩個版本不停的切換,當我用了一段時間,我不愿意切換到舊的版本去。也許用戶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們適應以后也會接受。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用我們的產品不停的適應時代,而不是因為害怕用戶的抱怨就不去改變它。
尤其是 UI 上,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滿意。但是,我們比如讓產品越來越美,符合甚至引導當前用戶的審美,而不是落伍于時代。
問: 微信 7.0 版本啟動頁是一朵花,包括你寫的看見之類的話,靈感是來自王陽明嗎?
張小龍答: 跟王陽明的書有一定關系。當時寫的是,「因你看見,所以存在」。王陽明的書里是說,一朵花長在山里的石頭縫,你不看它,它就不在,你看它,它就在那里。在 7.0 版本,我們想表達的是說,看見的力量。如果按照王陽明的心學,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同理到社交上,如果你看不見這個朋友,這個朋友十年沒見了,他其實不是你的朋友了。當你看見他,他才是你的朋友。王陽明的書還可以跟量子力學結合。我們微信 7.0 那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完全符合量子力學的角度。因為一個粒子,當你觀察它的時候,它才存在。你不觀察它,它就是一道波。
問: 微信 8.0 的啟動頁是怎么設計的?
張小龍答: 做產品其實是個很枯燥,很理性的過程,無法把個人情緒和情感帶入。唯一有機會帶入的地方就是啟動頁,你可以有一些情緒的發泄。微信 8.0 的啟動頁,有個故事我跟同事們說過,有次我在開一個很正經的會,中間我開小差了,拿了當時的一張紙,在上面寫了現在開屏頁的這幾句話。我覺得可以代表這次更新的每一個功能,剛好連起來了,而且我也覺得特別簡潔,沒有任何修飾和形容詞。我自己覺得挺好的。我看見你,代表了通過視頻號看到另一個身份的你。笑臉,代表了你的狀態。煙花,是代表新的表情。一首歌代表了新的音樂播放。你看見了你,其實代表直播,通過你的眼來看到你眼前的世界。
問: 為什么張小龍說「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
張小龍答: 我發現大家對于這個詞有特別多的一些誤解。大家都會說,因為大家都離不開微信,所以才會說“用完即走”,去年對這點可能沒有解釋得特別清楚,我其實只說了上半句話,用完即走,但其實還有下半句話,走了還會回來。
用完即走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越高的效率越好。 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以后,我們當然希望用戶能做別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個工具里。
比如說用微信,我們當然希望微信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幫助,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希望用戶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里處理事情,如果他一天信息的處理要用兩個小時,那我們應該幫助用戶盡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處理完,而不是說一定要把兩個小時的任務變成三個小時,讓他在微信里花費更多的時間,我認為如果那樣就不是一個用完即走的概念。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并不矛盾,相反只有當一個用戶在一個工具里用得很愉悅,用得很高效,他才會下一次回過頭來使用這個工具。我們現在說的小程序也是這樣的,小程序應該是幫助用戶盡可能在短的時間里面完成一個任務,并且離開這個小程序,這樣的話他才會有很好的體驗,下一次他會繼續回來用這樣一個小程序。
問: 微信一直倡導用完即走,但 8.0 版本怎么給人感覺用完不走了?比如視頻號加了更多推薦內容,似乎增加了用戶的停留時長
張小龍答: 推薦的東西,如果把它定義為是娛樂時段的話,那么它是在這里娛樂消費的。目標是消耗時間的。在這一個板塊,并不是說非要他立即就走。用完即走并不是說用戶必須使用的時間越短越好。就像一個 120 分鐘的劇,不是說為了讓你用完即走,我用技術讓你 60 分鐘看完,這樣就不合理了。
問: 微信的「悠閑」表情怎么戒煙了?
答: 很早之前,QQ 和新浪微博就撤除了吸煙表情。據悉這是北京控煙協會活動的結果,控煙協會認為這些軟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每一次發送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誘導青少年吸煙的傾向。
問: 為什么微信對用戶稱呼統一都是“你”而不是“您”?
張小龍答: 我們并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所以應該是一種很平等的關系,這個寫進我們的產品條約里面去了。
問: 微信是工具還是平臺?
張小龍答: 在我們對公司的一次培訓里面,有個同事問我微信的戰略是什么?我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說微信只是一個工具,我們應當想如何做好這個工具。在同事們的心目中,微信并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大家認為微信是一個平臺。但我認為微信是一個工具,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我并不認為一個工具是一個很低層面的東西,事實上人類從原始人進化智能人類的過程,就是因為人會制造工具,我們所用的絕大部分的產品本質上來說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壞之分,能夠做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說我們要做一個平臺,我會不知道我們要做什么?一個好的工具應該有一個很強的屬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問: 為什么微信的設計很克制?
張小龍答: 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腦袋里面出現過,如果說做一些事情我們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話,那是一種什么樣行為?那是一種自我壓制的行為,但是我并不認為我們在做這樣的決定時我們要自我壓制,或者說自己切割掉我們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
相反的,我們在做很多很多決定的時候,反而要去判斷什么樣的東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這里面要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會舍棄掉很多很多本來想要做,后來發現做不好的東西,這種舍棄并不是因為說我們很克制,所以我們少做一點,而是說我們發現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說有很多決定它一開頭是錯的,或者說很多的想法,最后驗證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們如果硬要去做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們會把它舍棄掉,而不是說我們要克制。
問: 為什么微信 8.0 浮窗從懸浮改成了左上角?
張小龍答: 我其實一直很不喜歡浮窗。因為它就像狗皮膏藥。這也是 PC 時代大部分網頁瀏覽的體驗都不好的一個原因。
為了解決一篇文章要很久才看完,而中途要不斷處理微信消息的需要,我們有了浮窗功能。但它并不完美。很多時候,一篇文章,一個長視頻,是要分很多次才看完的,如果每次都要先拖到浮窗,也是很繁瑣的。
現在,微信提供了一個尚未看完的內容的列表,方便可以隨時找回這些內容繼續看完。尤其是對于長視頻,更加需要隨時可以切走,然后又能快速找到。直播也一樣需要。
問: 為什么微信安卓版不采用 Android Design 設計風格?
Kantzou 答: 我每次在「知乎」上吐槽 Android Design 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在下面說,“哎呦,原來「微信」的安卓版做那么 Low 是嫌 Android Design 做的不好啊。”這種評論,我都不會回復。
我講一下為什么差呢,舉個例子:我給我爸買了個安卓手機,給他用。「微信」在那個時候,Tab 欄是在頂部的,然后我告訴他,“哎,左右滑動是可以切換的?!?
我觀察他用,我會發現:4.7 寸屏,他往上按的時候,他不會去滑的,因為他看到那里有個字,他就會去按,因為他沒有學習到那個程度。Android Design 的問題在于太超前,我這么說,那些喜歡 Android Design 的人心里會不會更舒服一點?
為什么喬布斯那么牛 B?是因為他知道,觸摸屏出來以后,人的自然反應就是「press」,而不是「滑」?!富乖诂F今這個階段還不夠自然。Android Design 在這個問題上解決的不好,因為絕大多數的大眾不像我們,我們是已經充分學習了的。我相信很多大眾,比方說不是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你去讓他們用一下 Android Design,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點,很費勁的點,Android Design 為什么會做成這樣?他覺得啊:大屏一定要做的讓人方便,所以操作是滑動,這樣不用讓他點擊,就不會讓他覺得那么累。所以我為什么覺得谷歌是一個除了個別 App 設計的不錯,其他 App 設計的都很爛的公司。谷歌設計的真的不好,我說的設計的不好,不是皮毛上面,所以你不要跟我糾結這些細節,我說的是他的邏輯不對,谷歌是一個太工程師思維的公司。
Android Design 有個「應用抽屜」,我跟我爸說,“我給你裝微信了”。
他問,“在哪里?。俊蔽艺f,“點那個地方?!薄芭丁彼f,“知道了。”下次又問,“微信在哪里啊?”我跟他說,“點那個地方。”三次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因為 Android Design 在給他二維的導航,因為你要在桌面上面滑動,如果桌面上面滑動沒有,你還要給他一個「應用抽屜」,在一個新的地方左右滑動,簡直 Unbelievable,但是對于安卓的技術思維的人來講,這個很合情合理啊。
問: 微信「設置」里為什么會有個「插件」?
張小龍答: 給用戶選擇權。為了保持微信的簡單,在微信里面,除了核心功能,大部分的功能都做成插件的形式。這個方向很早就定下來了。這讓我們就算加了很多東西,也沒有把微信變得復雜。
陸樹燊答: 微信團隊的基因里原來就有實驗室文化的,這個要從微信的歷史說起。
微信團隊在做微信之前做的是 QQ 郵箱。QQ 郵箱里面有一個功能叫“郵箱體驗室”,用戶在這里開通一些新奇的功能。QQ 郵箱正是靠一次次的實驗,嘗試各種功能,才從一個爛到沒人用的雞肋郵箱,慢慢變成雄踞行業第一位置的七星級郵箱。
而微信從創始之初,就一直在繼承 QQ 郵箱的「遺產」,從郵箱的 QQ 對話功能到微信的「QQ 離線消息」,從郵箱「漂流瓶」到微信「漂流瓶」,從「附件收藏」到「微信收藏」,從郵箱的「閱讀空間」和「郵件訂閱」到微信的公眾號……
同樣的,微信也繼承郵箱的體驗室,有了「第一個實驗室」,那時的名字叫「插件」。所謂插件,就是把功能選擇的權限給到用戶,用戶覺得喜歡和需要,就「安裝」插件,覺得不需要,就「卸載」插件。而開發團隊屆可以通過看用戶安裝和卸載的情況來決定插件的去留。
于是,有的插件試著試著就變成不可插拔的功能了,比如朋友圈,現在已經不能卸載了;有的插件試著試著就不見了,比如微博閱讀。
后來,大概在 13 年,微信 5.0 發布前后,微信插件改叫「功能」,深埋在微信的設置選項里面。因為隨著微信用戶量的增長,用戶習慣的改變,早期的那些插件功能已經被證明不需要了,但又有個別老用戶在用,不好刪除,就把它們的入口深埋起來。比如語音記事本、QQ 離線助手、QQ 郵箱提醒、群發助手。
這個修改,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微信的第一個實驗室時代結束了。這一輪實驗,基本伴隨著微信團隊在移動互聯網的探索和成長。實驗之后,微信也奠定了它的行業地位,所謂的「移動互聯網船票」。
問: 微信為什么重視產品設計而很少提到運營?
張小龍答: 對于一個產品,我們更應該偏向產品本身還是運營?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里也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只是看各家的特長和偏好了。而且對于不同的產品,也會有不同的偏重點。
而我的觀點是做一勞永逸的事情是最好的。很多開發的同事知道,在開發上我們到底是要做「類型」還是做一個一個「實例」?如果我們不是把各種訂閱內容抽象為一個訂閱平臺的話,可能就會做了很多很多的「實例」出來,產品變得非常復雜。比如微信的「漂流瓶」和郵箱的「漂流瓶」到底有什么不同?除了微信的「漂流瓶」可以發語音,在產品結構上的不同在哪里呢?郵箱里面的「漂流瓶」有不同種類,比如「同城瓶」「交友瓶」,它更偏運營一些;而微信里面的「漂流瓶」就只有一種。因此我們發現,在郵箱里面這樣做,我們會因為用戶的需求類型增加,需要不斷地增加內容才能滿足用戶,可以想象這么運營下去,會把大家都累死。所以我們更加傾向直接做到最本質的東西,至于它能滿足用戶什么需求,那是用戶自己的行為。我們做一個「類型」,而用戶自己來產生「實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我們用「類型」的思路,把所有「實例」都做了。
我們按此方法做完很多特性以后,發現已經沒有改進的空間了,也不需要去改進了,一改進可能就不對了。因為一改進就可能變成去把它「具體化」,一旦開始「具體化」以后,就需要不斷地「具體化」,就沒有可以想象的空間了。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龍爪槐守望者
藍藍設計( m.paul-jarrel.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