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3 周周
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圖形界面,市面上最常見的交互方式。點觸,滑動,作為主要輸入方式。圖像顯示作為主要輸出方式。
VUI(Voice User Interface)語音界面,常見沒有屏幕的智能音箱/耳機,靠語言輸入和交流,如我們常見的小艾同學,天貓精靈等。
1973年第一個可視化操作的Alto電腦在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個把計算機所有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它使用3鍵鼠標、位運算顯示器、圖形窗口、以太網絡連接。
1981年施樂公司推出了Alto的繼承者Star,Alto曾首次使用了窗口設計。
1983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Apple Lisa個人電腦,是全球第一款搭載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個人電腦。
1984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intosh。
1986年首款用于Unix的窗口系統X Window System發布。
1988年IBM發布OS/2 1.10標準版演示管理器(Presentation Manager),這是第一種支持Intel計算機的穩定的圖形界面。
1992年微軟公司發布Windows 3.1,增加了多媒體支持。
1995年微軟的Windows 95發布,其窗口操作系統的外觀基本定型。
1996年微軟發布Microsoft Bob,此軟件具有動畫助手和有趣的圖片。
1996年IBM發布OS/2 Warp 4,它的交互界面得到顯著改善,至今仍有不少ATM機運行這樣的系統。
1997年KDE和GNOME兩大開源桌面項目啟動。
1997年蘋果電腦公司發布Mac OS 8,這個系統具有三維外觀并提供了SpringLoaded Folder功能。
2000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 OS X系統的默認外觀Aqua。
2001年微軟發布Windows XP,實現了主題支持。
2003年Mac OS X v10.3提供了一鍵單擊訪問任何已打開窗口的功能。
2003年Sun公司的Java桌面系統為GNOME桌面添加了和Mac類似的效果。
2006年微軟發布Windows Vista,對此前其視窗操作系統的外觀作了較大的修改,實現了Aero功能。
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第一個可行的、非特定的(每個人都可以對他說話)的語音識別系統,交互式語音應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系統的出現代表了VUI的第一個重要時期。人通過電話線路進行交互并執行任務,如機票預訂、銀行轉帳、業務查詢等。
目前很多像siri、Google這類集成了視覺和語音信息的APP,以及Amazon Echo這類純語音的設計產品,逐步發展并成為主流。隨著語音識別技術、AI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在手機設備中用語音處理很多事情,但還有很多事情目前無法通過語音完成,需要我們探索。
交互的多樣性:
不同于PC機通過鼠標來點擊,在觸控設備上通過手指點按,由于手指的精確度相對于鼠標指針差很多,所以子啊移動頁面設計當中的交互元素一定得辨識作用,手機并沒有懸停操作所以圖標如果特征不明顯時一定要加文字識別,設計時也應注意圖標和菜單元素的尺寸。
拖拽和移動是很相似的交互工作,被拖拽的元素始終跟隨著緊貼屏幕的指尖
除了使用單指之外,還可以用兩個手指放大,縮小圖片,如果設計了一些新的多指交互一定要給用戶提示和指導。
智能家居
在智能家居領域VUI應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享受到更多的VUI所帶給我們的便利。
輔助駕駛
車載語音交互系統使得我們可以在開車的同時接聽電話、聽廣播等。
企業應用
未來大型企業中將會多領域應用VUI,用于書寫、記錄等工作。
醫療教育
智能記錄病例、管理病例的出入。
過多的聲音干擾,不但會增加用戶的心智負擔,將會引起用戶感到厭煩,尤其是,語音在資訊的負荷量上又比單純的聲音來的更多,考量是否存在存在的必要性就放在格外重要。而言,可以尋找替代的方式,透過震動和燈光甚至狀態變化來提示,減少使用者的認知負荷,并確保聲音只會在特定的時間點出現,并提供使用者自行設定關閉聲音的功能
除了聲音本身的設計外,還要考慮整體環境的影響因素,可能周遭受非常的吵雜。換句話說,在KTV的包廂,吵雜的環境,會使用者無法聽到消防警鈴響,而容易造成危險事件的產生。也因為如此,消防警鈴的聲音頻率設計就應該介于2kM到4kM,因為研究指出人類的耳朵對于這個范圍的聲音最敏感
從音量的角度來看,耳朵對不同頻率的音量有不同的感知程度,有些聲音聽起來很響亮,有些則是很沉悶因人而異,但比較客觀的量化體驗指標就是分貝(decibel,dB) ,在尺度上超過70分貝以上,會讓人產生憂慮不安,并引發各種癥狀,因此要盡量避免尺寸大小過大的設計, ,,降低主動的侵入性。基于這些因素總和來說,還要考量到用戶和產品間的距離,與產品愈近,對于體積的需求量較大,反之為然
在聲音體驗設計(Amber Case,2018)一書指出,當警告或提示音出現的頻率愈高,就應該設計成愈短,但不足就是,如果把聲音設計成短而急促,從而使用者需要集中相反地,事件發生時間間隔長且久,則聲音提示更需要明顯且激烈的聲音來提醒用戶,例如手機鈴聲響時,需要告知用戶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張陽光Designer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m.paul-jarrel.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